逢週三下午,皆是國小學校安排教師相關的增能研習或充實利用的時間。今天,參與學校校內教師的研習,主要內容為對標準本位評量的認識。本次研習內容也因應了上學期期末訪視委員的建議,有關民族課程的評量設計,可以參考標準本位評量為依據和指標。這也是萬小想要補足的一塊。
然而,媒合了東華教育學院劉唯玉老師的講授說明跟建議,學校教師對標準本位評量有了初步的認識。
在透過概念性的講授之後,也做了評分指引的嘗試。以學生在文學史籍主題課程的創作文章為例,依閱讀寫作的評量指引,教師來評判學生的作品的級別。這也算是一個牛刀小試,使老師有進入到評量的探究裡頭了。
參與研習摘記:
- 標準本位評量與常模評量的差異,前者評量的對象是人的能力(例如考取族語證照、廚師或技術證),後者則為常見的名次區分。
- 標準本位評量與現行素養導向之學習表現、內容及目標,在設計評量時有密切關係(這方面,心測中心會做全國性統一的內容跟參考)。然而,學校端則需要著墨在評分指引(rubrics)的部分,透過不同學科領域跟教學設計,有不同的操作(畢竟,評量工具是可以多元的),而以符應或解釋到的評量指標(PLD, performance level descriptors)。
- 學校本身針對這研習課程,是一個初探,一個大方向的概念,也似乎可以看出往後具體的做法,將以現行的民族課程主題單元,來做探究跟設計,更能展現出學生的學習能力。
萬榮TIPS, kmbiyax~ pu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