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務分享】第三屆臺灣原住民族知識體系研討會─「非文字發表場次」協作分享
最近中心小編群所撰寫的駐校小誌,是否有讓各位對於原住民族實驗教育學校的民族課程實施,有更進一步的瞭解呢?同時在文化課程的紀錄裡,大家應該學到不少族語和文化小知識了吧!未來小編群會不定期更新,歡迎大家密切關注粉專,也別忘了按讚、分享及留言打氣。
這篇主要是想分享原住民族課程協作宜花中心計畫助理團隊在三月底,於原住民族委員會及國立東華大學建構原住民族教育文化知識體系專案管理中心(下稱專管中心)辦理的「2024第三屆臺灣原住民族知識體系研討會 lmuhuw sinbilan pincbaq kinbkesan :永續智慧‧世代穿梭」,協助完成了一件極具教育文化意義的工作任務。
在此,先為大家條列整理這一場研討會的重要看頭,也順便讓大家快速回憶當時的原民教育文化知識饗宴:
研討會發表文章以「臺灣原住民族知識分類架構」為雛形,由三個場地共分為7場次同時進行發表,一般論文41篇、海報論文11篇。
非文字發表場次
◈「Tminun•共享織識」─泛文面族群跨世代織者×地機共織×口述分享
◈「blaq balay wah泰雅族文化市集」─原住民族教育文化特展×手工藝工坊×泰雅族飲食文化
首度對外公開展示「原住民族教育文化知識體系雲端應用服務平臺階段成果」,展現原住民族知識體系開發雲端服務的原住民族知識應用
⋘⋄⋙
本中心與宜蘭縣政府教育處及其所屬原民實驗學校有長期的良好互動及合作關係,再加上助理群在工作與生活中的文化學習與田調經驗累積的基礎之下,我們與專管中心推廣教育組共同進行本次研討會「非文字發表場次」籌劃與執行。
首先,非常感謝宜蘭縣實驗教育中心林武聰主任、宜蘭縣原住民族教育資源中心友旮恩尤洛主任在得知研討會有意進行合作事宜時,不但表達強烈的支持外,亦立馬召集原住民族實驗教育計畫學校進行線上會議,共同研議參與及合作模式。雖然籌備期間甚短,但該處及各校師長皆選擇最大化的參與模式,提供豐富又精采的原民實驗教育成果,其中南澳高中更出動原民實驗教育班師生計56人;同時,宜蘭縣政府原住民事務所林志雷所長及其所屬的宜蘭縣原住民族部落大學、蘭陽原創館也一同共襄盛舉。也因為宜蘭地區原住民族教育相關單位及實驗學校的積極、重視與能動性,才得以完整了「blaq balay wah泰雅族文化市集」─原住民族教育文化特展的內容。以下為大家分享當日實況:
在各單位及學校的攤位展示裡,我們可以發現在不同場域所呈現的原住民族教育文化知識成果,像是原住民事務所辦理的宜蘭縣原住民族部落大學,透過與部落連結並開設文化傳統技藝、語言、舞蹈、產業及職能等課程,使部落文化知識得以在日常生活中傳習,並將其結合職訓及產業經營等之課程發展。另,蘭陽原創館為宜蘭首座原住民文創園區,亦邀請前來展示文創品、農特產品、工藝品,展現蘭陽原潮的旅遊類品牌。
而在教育處及其所屬的原住民族實驗教育學校/班,由學校師長分享原住民族實驗教育課程發展內容,以及學生習得之成果。如南山國小幼兒園桌遊教材及繪本書與國小之酒釀與醃肉的課程教材與成果;武塔國小主要以狩獵與織布文化課程呈現不同年段的教學目標、成果及教材內容;大同國中、南澳高中則呈現學生習得傳統文化技藝課程成果,如織布、藤編等。各校呈現的民族教育成果相當的紮實又精彩,是原住民族教育文化知識體系建構的重要基礎。除此之外,小編很深刻地感受教師團隊的熱情與活力,也認為宜蘭縣教育氛圍相當的友善與團結。最後,宜蘭縣作為實驗教育推動的先導縣市,在原住民族實驗教育的推動著力甚多,特別是在南澳鄉為全臺首要具有國小至高中的原住民族實驗教育學習體制。
同場地時段亦邀請醒來吧Sinramat手作工坊、indo玩皮工坊及利の工坊/妮娃紙藝工作坊進行手工藝品展示與推廣,並為南澳高中師生安排DIY手作體驗,現場有趣又好玩!
⋘⋄⋙
再來,另一非文字發表場次以泛文面族群最為顯著之一的織布文化作為主軸,邀請泰雅族、太魯閣族及賽德克族跨越世代的織者們現場織作、實際操作與口述分享,親身實踐與展示其豐富的織布文化,鼓勵原民織青世代傳承,促進全民原教之推廣,而我們為該場次定名為「Tminun:共享織識」。
「Tminun」一詞為織布,是臺灣原住民族共同擁有的詞彙,雖然各族間的語言稍有差異,也各有其對應的文化解釋與意涵,但每一族群都存有編織文化且各自精彩。而在織布文化式微的當代情境裡,透過串聯傳統地機織者,瞭解彼此延續傳統織藝的心路歷程,讓大家看見織布文化於現今在部落的脈動與延續,更藉由跨族群及跨域的連結,彼此認識不同的織技及其背後的文化底蘊,呈現當代編織的織布文化,實現「共享織識」的理想狀態。
本次活動非常榮幸邀請泰雅族南澳群傳統織布工藝保存者─彭秋玉老師一同參與,同時也邀請到來自宜蘭縣大同鄉及南澳鄉、南投縣仁愛鄉、苗栗縣泰安鄉、花蓮縣秀林鄉及萬榮鄉的青年共計十名。在技法的呈現中,儘量囊括絕大部分的技法。以下是本次織者所展示的織布技法:
⟐南澳群浮織挑花、32組織經線挑壓(女性片群)
⟐南山部落平紋經挑(女性裙子、男女披肩)
⟐北勢群斜紋織(腳套)
⟐賽德克pala punqu(披肩)、經挑夾緯(ratu)、pniri經挑(用於服飾)
⟐太魯閣 mhuma夾織(女性片群或披肩)、浮織夾緯(男性方衣)
兩天的議程,織者進行一天半的共織,須完成織作各自所設計之布疋,並於Tminun•共享織識分享會,述說學習織布的心路歷程,同時呈現蘊含於織布中的文化意義與其知識內涵。當天分享會的氛圍相當溫馨、迴響熱烈,聽著織者的故事時,個人情緒會隨之波動外,也跟著留下感動的眼淚,真心地感覺到織布文化的延續,它不會只是一項技藝與知識,更多的是乘載了族群文化之中的溫度、情感與力量。就如同當中的太魯閣族女性織者分享了她參與此次活動的第一天早上,竟然夢到了離世已久的母親,似乎是樂見她從事織布這件事,而在夢中給她莫大的鼓勵與力量;多位織者習織的動機不外乎要重拾技藝外,也要找回織布在家族/庭的連結與情感,為自己所愛的家人織作美麗的傳統衣裳。
Tminun:共享織識不僅是非文字發表場次,更視為一次的織布行動,透過現場展現日常生活的織作景象,讓大家看見織布文化在當代部落生活的身體實踐,瞭解其中的文化流動、傳統價值的轉化現象,更是突顯了「原民現代性」。小編認為這一次的行動只是個開始,在原住民族文化知識的場域裡面,應適應當代情境的特性,以知識共同體的概念,我們在各自族群文化底蘊下重拾、學習及再現,卻也在友善的知識群體「共享知識」。
⋘⋄⋙
非物質文化在原住民族知識體系的建構上佔不可或缺的位置,本次研討會延續前次辦理的經驗,特別保留「非文字發表」的場次,並加以擴大其規模,凸顯「永續智慧·世代穿梭」的精神意涵。小編非常感謝專管中心給予本中心共同參與第三屆臺灣原住民族知識體系研討會的規劃與執行,著實讓小編助理團隊學習甚多,滿載而歸。在此,恭喜活動辦理圓滿順利,再創巔峰!(這叫之後的人要怎麼玩啦~XD)
延伸閱讀:
2024第三屆原住民族知識體系研討會開幕典禮直播片段(原住民族委員會):https://reurl.cc/MOdgz4
原民知識體系研討會逾150名專家學者交流(原視新聞網):https://reurl.cc/NQ6gOk
跳脫「織女」性別分工 2青年投入技藝傳承行列(原視新聞網):https://reurl.cc/xa024L
原民知識體系研討會宜蘭舉行(台灣新生報):https://reurl.cc/mM92bV
https://www.facebook.com/icdc.cis.ndhu/posts/901092545148319?ref=embed_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