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29日,為馬遠國小教師文化增能研習課程,此次研習主題,環繞小米文化中的播種祭。經海延子小編與Lung Qalmutan(林葉成)耆老,以及Maiiu Qalmutan(林秀蓮)耆老協助翻譯後,兩次的田野訪談後,促成了當天丹社群小米播種祭儀的文化課程。
起初,與Qudas Lung聯繫時,Qudas見到我的第一句話就問:「住哪裡?什麼名字?什麼氏族?」緊接著問:「孩子,為什麼你要做這個?這個祭儀,在我們部落幾乎沒有人在做了,你為什麼想要知道這個!」然而,經一番說明後,Qudas Lung很快的進入訪談內容,分享過程中除了既有的訪談問題外,聽到得是更多Qudas對於小時候種植小米的日常生活,是思念家人的,是懷念當時滿山在山上工作,族人間那種親切的氛圍。與Qudas Lung第一次訪談下來,心裡一直以為丹社群小米播種祭大約已掌握一個程度,甚至心想第二次的訪談,大約與Qudas Lung對個祭儀流程,以及提醒Tina Maiiu小米播種祭當天相關的翻譯工作,應該就差不多了!直到第二次訪談當天,Qudas Lung帶了一堆植物及器皿,我人還來不及脫下安全帽,Qudas Lung便抓著我的手,帶我去看他所準備的植物及器皿/工具,並且述說著這些植物以及器皿/工具,在小米播種祭中各別的功能與意義。然而趁Qudas Lung記憶猶新的狀態下,很快地將Qudas突然回憶起的播種祭儀式流程與儀式用具記錄下來。
活動當天,下午一點半的課程,小編我協同工作夥伴,早上九點即抵達馬遠部落,開始進行課程相關的前置工作等,忙了一個上午後,所有工作夥伴,早已汗流浹背。中午與Qudas們一起共進中餐時,與工作夥伴還有Qudas進行最後的教學流程確認後,Qudas突然說了一句「雖然你說郡社群的語言,在我耳裡聽來有點怪怪的,但我聽得懂你在說什麼?現在很多年輕人,雖然長的很像布農族,但一說起話來,我就知道他的靈魂不是布農族的……但跟你幾次接觸下來,你除了長的很像布農族,你的靈魂也是,甚至連我現在閉上眼睛,你的味道也像布農族了!」當下,雖僅以點頭微笑回應Qudas,但其實小編我內心感動的不能自己。
直到下午,小米播種祭正式開始前,Qudas Lung跟Tina Maiiu、協作中心夥伴,以及馬遠全體教師,均著完布農族服。而小米播種祭儀在Qudas Lung口中祭祠一開口,以及運用padan(芒草)節奏性的拍打之下展開,所有參與者聚精會神的仔細聆聽,有老師甚至認真筆記Qudas口中的禱詞,依稀只記得當下時間瞬間凝結了起來,只聽得見Qudas的禱詞以及padan(芒草)窸窸窣窣的聲音。爾後,播撒(minang)小米、運用鋤頭進行覆土(makaskas)均經由Qudas先用族語說明及示範,再經由maiiu翻譯成中文後,馬遠國小老師親自操作其撒播小米、將小米覆土等工作。之後,Qudas要所有人將所有工具排整好,並要求現場有工作的馬遠國小教師,對小米說出一句祝福的一句話,並吃下祭儀中備受祝福的祭肉(cici),緊接著,Qudas在現場點了一根菸(tamaku)作為今日小米播種祭儀的結束儀式。
第二堂課,即邀請Qudas Lung跟Tina Maiiu帶領馬遠國小教師團隊,該課程主以透過Qudas Lung、Tina Maiiu的親自示範及指導下,指導馬小教師團隊,正確的搗米及篩米工作。歷經幾輪下來後,馬小教師團隊,成功得將兩串小米脫殼並篩米。第三堂課,則是邀請布農族東群文化中心主任─胡克緯,分享布農族小米中文化知識,論及其祭儀性的討論,甚至是布農族人分類小米方式及稱呼,以及小米在日常生活中的的耕作/食用方式等。最後一堂課,更安排了馬遠部落代表─馬香蘭,帶領馬小團隊進行小米飯的教學及製作,爾後,邀請馬小教師團隊,進行「農氏拼盤」(預先請馬香蘭代表,協助水煮:地瓜、芋頭、玉米、南瓜外,也準備了一鍋山羌箭筍樹豆湯)。並以小米為主題,請老師們將上述食材,發揮其創意,進行農氏拼盤的擺盤課程。
經歷上述課程的實際操作,其主要目的,是帶領老師在設計民族教育課程的同時,除了以文獻作為資料蒐集,更企盼教師在設計教案時,能將課程連結部落,甚至結合部落,以使孩子民族教育的養成,是更具在地文化感之外、更有丹群布農族「味道」的民族教育課程,其實更大的企盼是,期待民族教育的發展,是能將該族群的血、肉、靈魂注入在課程設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