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校小誌】太平國小112-2學年度民族文化課程紀錄─小米歲時祭儀
太平國小作為剛進入實驗期的學校,以「部落學校」的概念進行民族文化課程,結合卓溪鄉公所之祭儀,並於伊入柑布農部落環境教育中心,辦理小米歲時祭儀中的Lusan Unquma’an(開墾祭)以及Lusan Minpinang(播種祭),由耆老帶領太平國小師生以做中學的模式進行課程操作。
首先,透過Diluk耆老向Diqanin(上天)及Madadiangaz(祖靈)祈福小米的儀式,期盼小米能如山林、海洋一樣翠綠,亦能如dahudahu(無患子)般matilas(結實累累)、mahaitlas(堅硬)。祈福儀式結束後,部落耆老則帶領著學生於耕作地makaskas(挖土)的工作,將其土壤挖鬆後,再由耆老示範如何平均minang(撒播)小米技巧,爾後再由學生將耕作地上的小米,運用鋤頭進行覆土的工作。覆土期間,手拿鋤頭的人,務必注意左右兩邊的人,因布農族人深信,若在播種祭時,與旁人的鋤頭mapaskavil(相互勾到),此舉即表示今年種植的小米將長不好,亦或在該耕作地上小米會長的很不平均,故布農族人將其認知為播種祭時的samu(禁忌)。
播種完後,由耆老帶領學生,於耕作地上的四周種植hutan(地瓜)、tai(芋頭)的種植,論其種植方式、根莖種植方向、挖掘土壤的深度等,都在耆老的細心帶領下,教導學生農作知識。活動最後,再由耆老教導學生烹煮小米,從小米與水的比例、火侯的控制,以及小米在鍋中拍打與翻攪的技巧與意義,這些技藝與知識,都在耆老的口述及身體實踐操作下,與學生產生了有形與無形知識的對話。或許在未來的某天,這些似有若無的記憶與技藝,在對的時間,如小米般發芽、茁壯。如同Qudas Diluk為小米祈福儀式時,所說的:
Tamadiqanin, na mimpinang saam haip mahtu’ang a sinpinang tu maduq masi’hal taldaing ,sanmaqtu’ang a sinpinang tu maduq maszang i ludun siin ning’av tu masanglav,maszang amim daqudaqu tu madadaing maqaqaizang matis’las.
上天,今天我們要進行播種,所以希望我們的播種的小米能夠好好的成長,但願所播種的小米,可以像高山一樣,亦可以像大海一樣翠綠,也能夠如無患子般結實累累、堅硬飽滿、茁壯。
太平國小推動原住民族實驗教育計畫的核心價值為「MIN-BUNUN」(成為布農族人),學校師長嘗試地將過去祖先們的leniqeban(所走過的路)及其流傳下來的智慧經驗,系統性地將其課程模組化,並於學校教育場域探索與學習。期待學校以一般領域課程及布農族文化雙軌制的課程規劃,及跨越文化知識藩籬下的對話與學習,使學生未來能對於MIN-BUNUN有新的詮釋外,從中找回新的知識論述的主體。
https://www.facebook.com/icdc.cis.ndhu/posts/879938550597052?ref=embed_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