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花中心業務小分享】
花蓮縣內第三間阿美族實驗教育學校(Cilamitay實驗小學),民族課程發展軟硬實力堅強,評鑑備受好評!
宜花中心小編重要任務出動!今早(113/1/11)從東華大學出發至花蓮縣最南端的富里鄉,為的是參與本中心協作輔導之第三間阿美族實驗學校—花蓮縣富里鄉永豐國小,首次接受教育主管機關的原民實驗教育計畫實地評鑑。再次來到永豐國小,有一過往的工作記憶浮現在我的腦海裡,小編想先跟大家分享。
2020年9月,小編在鶴岡國小參與「秀姑巒阿美族實驗小學」揭牌活動,其一活動環節是由時任豐濱國小林碧霞校長、帶領時任鶴岡國小游可如校長,以及當時仍在籌備原民實驗教育學校的永豐國小伍玉成校長,簽訂阿美三校策略聯盟,並以極具象徵文化傳承的儀式,開啟三校未來在原民實驗教育推動的合作、交流與共好的意義,當下在與會貴賓、部落耆老、學校師生與家長的見證下,相當振奮人心、充滿希望、感動不已!小編也清楚地記得,當時伍校長從兩位前輩校長手中接下「山刀」,象徵在原民實驗教育推動的這一條路披荊斬棘,祝福未來一切順利。現在回想當時的盛況及儀式象徵的意義,再實際走入永豐國小校園,看見伍校長帶領的行政與教師團隊,以及學生學習豐碩的成果,這一切是如此的踏實,別具意義,也對原住民族教育的推動更具信心,對實踐民族教育理想的版圖往前跨了一大步!
永豐國小團隊一直讓我印象深刻,除了爭取計畫經費相當厲害的伍玉成校長之外,還擁有一群年輕又有活力的行政及教師團隊。也因此,該校自然發展出別於他校的原民實驗教育計畫推動的模式。首先是在民族教育文化環境建置的部分,因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營造原住民族文化學習場域計畫」(前身為原民重點學校新校園運動)的政策推動,學校能以此計畫的申請,以原民教育文化課程發展為基礎,再結合部落耆老的文化智慧,使教學環境貼近部落生活,進而激發學生學習動機與自我文化認同;就小編的了解,永豐國小在推動原民實驗教育計畫前,早已積極申請該項計畫,並獲得最高榮譽與獎勵,也因此受到部落的重視,更讓部落老、中、青三代的族人動員,共同建造堅持傳統工法的文化建築,為學生打造民族教育的學習場域。同時,學校因應傳統家屋的建造工程,使學校與部落進行連結,更重視部落文化的知識,也為民族教育課程發展奠定根基。此外,伍校長憑藉善於連結資源的能力,有幸與藝術創作團隊合作,為文化教育場域增添生命力,也替學校增其亮點。
而在課程與教學面向,面對民族實驗教育課程的滾動修正的狀態是每一學校的必經之路,某一委員視其為永續發展重要的一環,我也認為是在考驗永豐國小教師團隊的能動性,畢竟在一所因外在環境因素導致學生流動性高的學校,必須視每學期學生的多元組成,進而在原課程架構上,調整課程實施的模式,難度極高!不過,小編從教學成果資料、課室觀察,以及教師與學生的回饋中得知,我認為他們做到了!!!當然,有效的進行前述所提的課程滾動修正策略,除團隊內部的檢視與回饋機制,亦連結外部協力團隊,建立課程諮詢協作平台。同時,申請助於民族實驗教育課程發展的相關計畫,為課程的實行有更穩固的支柱。而在論其校內民族教育課程的實施,小編看見兩個亮點:一是在今日觀課的過程中,主授教師非為原民籍,但我看著教師努力地在課堂使用阿美語與學生互動,也積極地激發孩子使用族語,就算老師自己講錯,更會在學生面前即時修正,一起正確的說出族語;其二是在民族教育課程環境巡禮時,我看見一位耆老身於其中,學校師長及學生都敬稱他為頭目,一問之下,才知道他是這幾棟傳統建築的主要推手,更是學校民族課程的重要諮詢對象與文化講師。頭目向大家介紹傳統屋的用途,另特別提到屬於老人家的家屋尚未建置。由此可知,頭目對於阿美族傳統建築的知識相當深厚,但我感受更多的是,他對於建築文化知識的傳續迫切性,以及關心學校文化教育的藍圖。此外,頭目同時也在課堂中,視其需要提供語言、文化的指導與介紹。小編覺得有頭目/耆老的教學場域令人動容外,也感到非常的安心。
小編還是非常羨慕現在的孩子能夠在學校習得自身文化,也能夠在學校透過文化的學習重新找到學習的樂趣及提升學習的成就;而小編也非常敬佩願意扛下民族教育發展重任而走上推動原民實驗教育之路的教師團隊們,我們深知原民實驗教育比起一般實驗教育的推動難上好幾倍,先不論老師們帶著什麼信念而做,但我們知道做了就對學生的未來有幫助,甚至對原住民族社會的發展也有幫助,小編真的要深深一鞠躬。而在原住民族實驗教育的推動歷程上,感念每一個人的努力與付出,即使尚有許多待突破的議題、待改進的空間,我們知道不做只會留下遺憾,做了之後,我們就有機會離理想更進一步。
最後,宜花中心恭喜永豐國小順利通過評鑑,也一致獲得委員的肯定與鼓勵,未來我們還是要一起並肩作戰,繼續披荊斬棘,為學生、為學校實踐心中理想。
https://www.facebook.com/icdc.cis.ndhu/posts/842754387648802?ref=embed_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