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校小誌】武塔國小112學年度山野教育部落尋根活動
宜蘭縣南澳鄉武塔國小睽違六年,112學年度第二學期(113.3.19-3.21)再度啟動舊武塔(Buta社)的尋根之旅。
楊偉琳校長說道:「此次尋根活動意義非常重大,不僅是學校文化課程的實踐,更重要的是透過這個活動與過程,更是凝聚學校、家長、耆老與部落之間的連結。」在籌備這次活動完全不敢懈怠,除了要安排協作團隊合作相關事宜;確認活動所需裝備是否齊全;與耆老共同備課確認課程內容;親自提前上山探勘整個路線之路況評估與道路修復;最後在前一禮拜召開行前說明會,說明整趟旅程路線的安排、路況的說明、準備的物品、注意事項的提醒,確保所有人都能對整個行程安排有所掌握與了解並且平安順利。以下由小編按日進行分享:
第一天(113/03/19)
7:30
武塔團隊嚴整以待,各司其職,一邊確認攜上山物品是否齊全並整備上車,另一邊確認學生出席狀況與發放物資,當所有事項都已確認無誤,校長帶領耆老、村長與部落族人一起,舉行一場小小入山祈福儀式,備有小米酒、醃肉,藉由耆老禱告話語祈求能得到祖靈的祝福,讓這段旅程能平安順利圓滿。祈福完畢,所有人員著裝上車,準備出發,開啟這場奇幻的尋根之旅。
9:20
從南澳古道登山口進入,全體繃緊神經,畢竟我們不是走一般登山步道,行前說明會上了解大概路況,路途中會遇到道路狹窄、路基塌陷、路樹傾倒、壁岩突出、大崩壁碎石路段、陡峭爬坡與急速下切山谷…等,知道這段路不容易走,為確保所有團員能順利通過安全抵達,所有人員都做好充足的準備,在每個須注意的路段都有安排人員協助通過,第一天終於在下午4點左右抵達露營地,大家用最快速的動作完成搭帳,希望在太陽下山前能將營地布置完畢,而那時的L小編正坐在營地上開始懷疑人生,完全不敢相信自己是如何爬上來的?我是誰?我在哪?這一路上遇到的所有危險路段,我安全的通過了!這是一般人能走的路嗎?即使行前說明會上大概知道,但實地走還是感受不一樣,路段危險就算了,先急速下切山谷,每一步我都小心再小心謹慎,深怕自己踩空,到了山谷在急速向上爬升所謂的好漢坡,六十幾度的坡我揹著10公斤行囊爬了接近三百公尺,這一段過程中我腳已不是我的腳,無數次想放棄的心情,不詢問前面耆老還有多遠,一開始說100公尺,正當我覺得爬了快100公尺時,再問一次還有多遠?耆老說:「還有70!」問到第三次時說還有50!我再也不相信了!耆老都騙人!而我的後面還有許多正在努力的老師們,我知道我不能停下來,最後靠著意志力我終於爬上去了!那時我的腳底灼熱得發燙與疼痛,徹徹底底感受到這段路帶給我的“感動”,啊!多麼痛的領悟~~沒墊鞋墊的錯誤~~~深怕萬一長水泡,後面還有兩天的行程我該怎麼辦,正當小編我焦慮不安,香噴噴的豐盛的晚餐煮好了,在五星級的晚餐驚喜下,瞬間安慰了我痠痛疲憊的身軀並為隔天的尋根補充體力。
第二天(113/03/20)
8:00啟程出發至舊武塔
路程約20分鐘,以為路況會比較好,事實是我們就像山羊(mit)一樣,在陡峭山壁行走,一個沒踩好也是會滾落山壁的那種,果然還是要歷經千辛萬苦,才能到達目的地。“我們到了”耆老說完,眼前迎來的是舊武塔番童教育所的砌石(haga)圍牆,還有整片整片的楓香林,之前都是看著照片去想像,可當我們真正走進舊武塔領域,那震撼的心情,完全無法用言語說明。師生們帶著興奮的心情,開啟今天的第一堂課程,我們跟著耆老的腳步開始認識這熟悉卻又陌生的地方,從番童教育所開始,走訪了學校教室、廁所、遊戲空間、升旗台、大銅鍋…等地。而最大重頭戲是我們要執行此趟行程最重要的環節—升旗典禮,耆老帶著武塔師生、文化老師還有隨行族人與校友,全體在舊武塔升旗台舉行升旗典禮,將三代校旗都掛上,唱著族語校歌,看著在空中飄揚的校旗,所有人內心激動澎湃!有種世代交接,與祖靈對話的感覺,想告訴祖靈「ini cami yungiy,nyu cami mwah ngasan la.我們沒有忘記,我們回來了! 」
升旗完後馬不停蹄,耆老繼續帶著我們開始走進部落,介紹了駐在所、菜園、墓園、蓄水池、家屋群(ngasan),特別是家屋,耆老帶著他曾經整理的名單,一一帶著孩子回家,說著這是你的阿祖家,這是誰的爺爺家…孩子懵懵懂懂,沒有太大的感覺,因為從來沒有在舊武塔的記憶,但從耆老與部落族人的表情上,看到因為太陽而曬紅的臉,流下一顆顆的淚水,激動卻又感慨的坐在只剩下半穴形狀,地上舖滿石板的家屋遺址中,說著族語:「我回家了! 」為祖先點根菸,安靜的坐著片刻然後與部落親人聊聊以前,最後再帶著同是後代子孫的學生一起在家屋合影,為這次的旅程留下珍貴的回憶,因為下一次也不知有沒有機會再上來了!
吃完中餐後,我們老師把握時間,繼續安排的課程,首先請永光老師帶著大家一起認識植物,我們採摘了瓦氏鳳尾蕨的嫩芽做為晚餐的一部分,天強老師再帶我們去認識黃藤(wani)種類與應用,最後再邀請此次隨行的冏冏老師,上了一堂植物色彩學,除了讓孩子認識更多植物外,也讓孩子了解大自然的顏色,我看到孩子都投入其中,非常開心。課程都上完後,我們想在離開前為舊武塔做些什麼,於是開始帶著學生整理學校環境,男生拿著鐮刀除草,女生帶著手套拔草,一下子,學校內的雜草都清除了,砌石(haga)圍牆也乾淨了!最後,抱著依依不捨的心情離開老武塔,回到營地,結束這精采充實的一天。
第三天(113/03/21)
8:00
收拾好行囊,開始返程!從一天的痛苦想放棄,在這時候卻滿滿的不捨,嚴重3C成癮的小編我,這三天從不感覺無聊,努力的大口呼吸,吸收大自然芬多精;努力的用眼睛收盡所有看到的美景;努力的用觸覺感官感受山林裡的每一塊石頭與樹木;用心去接收所有得到的感動;用身體實踐每個經歷的過程,這趟旅程不僅僅是學習我們泰雅族的文化,更學習到如何在山林生存,並且感謝與尊重大自然所給予的一切。約莫下午2點,我們順利的下山且平安的回到武塔國小,sgagay ta la!alang Buta!pkita ta loyi!舊武塔!我們下次見!
而不得不提的是在這三天行程中,學校安排了許多課程,包含:
1.狩獵文化-漁獵(魚荃kobu捕魚法),第一天行經至南溪時,帶著學生練習放置魚荃,回程時再帶著學生一起收穫,體驗魚荃捕魚法的技巧與應用。
2.山林知識-介紹山林常見植物與應用。
3.古道人文解說-古道人文、歷史、地理、植物與溪流。
4.文化巡禮-舊武塔人文、歷史、地理、故事與遺蹟。
這一路,從南澳古道登山口0k開始,會先抵達南澳古道終點3.8k南溪,稍作休息後,我們抵達楠子駐在所4K,在下切至Gong glu 6.8k,而後抵達塔比罕 (Tpihan) 舊東岳部落,再攀登好漢坡抵達林務局工寮(紮營地),最後是我們最後的目的地舊武塔(Buta 社)8K,這來回長達快20公里的路程,一路上有歡笑,有淚水,有驚奇、有汗水、有感動、有震撼還有掙扎..到最後都吸收內化成珍貴的學習與記憶,期待兩年後再次與你(舊武塔)相遇….
後記
小編印象很深的是聽到了這麼一句話……
「我此生無憾了…..」隨行文化老師—曹天強老師眼眶含淚說道。
L小編能強烈感受到天強老師內心的激動、感動,聽他說著十幾年沒來了,每次都只是快速景點打卡這樣就回程了,這一次是我第一次放慢腳步,深度探索與停留,在老武塔尋找祖先生活過的痕跡,想像過去祖先的生活與作息,然後畫面不斷在腦海裡面浮現,這一幕幕彷彿就在眼前,對於逝去的祖先親人的想念讓我不禁濕了眼眶,我回來了!我知道我是誰,而我從何而來。
自武塔國小轉型為實驗教育學校,我們透過民族實驗教育的理念,慢慢發展武塔民族文化課程,並從不斷實踐的過程中,去激發孩子的無限可能。此次安排部落尋根的山野教育課程,現階段也許孩子感受不深,但小編相信這趟旅程除了學習山林知識與文化外,更重要的是希望把「自己的根pu’ing ta nanak」種在每個孩子心中,等孩子升上國高中,乃至出了社會,這顆種子會慢慢發芽茁壯,為在認同與了解自己的路上,有一絲的力量。
最後感謝此行所有參與人員:
武塔國小老師:楊偉琳校長、陳淑珍主任、傅昱文主任、廖美雅老師、葉修梅老師、陳淑雍老師、車蓉老師、林憲忠老師。
武塔國小學生:游芮、官薇、楊宥恩、曹若芯、偉浪.尤明、田珍綾、吳佳祐。
高山協作團隊:伊光輝、江家豪、郭志豪、田惠明、伊竹恩。
文化老師:郭永光老師、曹天強老師、白湘志老師。
隨行部落族人與家長:韋宇會長、游志豪副會長、胡薇軒、楊雋珩。
#pwasan biru la’iy alang Buta
https://www.facebook.com/icdc.cis.ndhu/posts/896183595639214?ref=embed_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