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師生期待已久的校慶園遊會,於6月7日如火如荼地盛大展開,當日除了該校師生進行學習成果及文化展演外,邀請了學生家長、部落人士及各界佳賓蒞臨參與,其中與該校有著密切交流的TES臺北歐洲學校師生,亦一同共襄盛舉,充分展現其跨文化知識流動。當日活動設計的精彩多元,有動態文化展演、體驗活動、密室逃脫及美食饗宴等。在活動主持方面則由Qsai老師帶領著學生Hayung一同進行主持,除了使用華語、英語外,Hayung更以四季泰雅語進行口說引導活動進行,展現其該校多元語言環境營造的成果。
現場攤位以靜態成果展示及美食區為主,成果內容以各年級學習的文化學習主題成果進行呈現。七年級農作課程,師生在活動進行前,走入田中進行採收南瓜、豆類等作物,並將其分裝,除了部分進行師生分享外,其他則為該日小農市集進行認購和自由樂捐,並將其款項作為學生平時的點心支出及推展文化事務使用;八年級編織文化以織帶機織作的織帶,和傳統地機織作的布匹,引導將其製作成文創小物,舉凡零錢包、筆袋、包袋等,讓文化和創意銜接,展現其文化轉譯的多元性;九年級以山林文化為主軸,呈現課程學習的傳統工藝,其作品含括 魚筌、煙斗、藤帽、背簍、口簧琴等生活器具,一旁並設置陷阱體驗,由學生傳遞狩獵文化知識,並帶領參與者進行陷阱體驗。
午餐時刻,美食區準備著食材,準備一展身手招攬客人,購買具有泰雅文化特色的美食。學生在設計餐點時,絞盡腦汁地發想主題,除了常見的涼麵、抓餅、地瓜球外,多以無毒種植的食材進行製作,而地瓜球看似市集熱賣商品,師生在選擇地瓜以及相關配材,則以新鮮、安全衛生的條件下進行烹煮;該校師生所種植的無毒玉米,也成為的熱銷商品;更令人驚豔的餐點,則是以「盤中的彩虹」進行發想設計的套餐,使用在地無毒食材製作,深受家長們的喜愛與讚賞。此外,臺北歐洲學校也帶來了跨國性的點心-法式可麗餅,以遊戲互動的方式獲得,更是大排長龍的熱門攤位之一。值得一提的是,為了響應校園垃圾減量的倡議,所有餐具均使用可回收材質,讓每位用餐者在享受美食的同時,也能體現環保意識。
在動態成果的展演中,泰雅舞蹈隊平時積極練習,在縣內外皆斬獲佳績,此次進行演出,除了自身演唱其族語歌曲外,並融入農作、織布、採集等生活情境的舞蹈展現,讓外賓感受到濃厚的泰雅氛圍。學生社團成果亦帶來了組曲演出,歐洲學校則以舞蹈展現進行反饋,深厚兩校師生的交流情感。體驗活動除了前提陷阱操作外,還分組進行了傳統弓的射箭及鋸木的競賽,此時需發揮合作的精神,才能在活動中取得勝利,然而活動的進行並非旨在較量,而是在師生的互動交流以及認知過去傳統生活技能與文化根本。比較特別的活動,則是由黃建豪主任在傳統家屋內設計的密室逃脫,內容則以泰雅文化作為元素,設計心理認知程序及學習體論進行互動探索,師生參與過程不僅運用其學習內容及知識內涵進行解題外,更需要合作才能成功逃脫,深具文化教育意涵的活動設計,師生玩得不亦樂乎。
成果展展示了學習成果的動態與靜態內容,不僅展現了學生的學習自信與文化知識轉化,亦體現了傳統工藝的學習和對文化核心價值的深入理解。透過多樣化的展演方式,家長、部落人士、師生及各界貴賓得以充分感受學生豐碩的學習成果。此次校慶成果展落實了民族文化教育的精髓,不僅融入了泰雅族豐富的文化底蘊和在地知識,還將其與一般領域課程學習相鏈接,彰顯了民族學習的多元視角,使學習方式更加多樣化,減少了部落和社會對民族教育的疑慮,並重塑施行對民族教育的驕傲與自信。
【族語學堂】
〔賽考利克泰雅語〕
qabang(南瓜)
ngahi’(地瓜)
bolu’(長豆)
layan(豆類總稱)
sguyu’(魚筌)
tutux(煙斗)
qbubu(藤帽)
gonyu (背簍)
tlubuw(口簧琴)
mrusa’(陷阱)
〔四季泰雅語〕
qabang(南瓜)
ngahi(地瓜)
bolu(長豆)
layan(豆類總稱)
skuyu(魚筌)
tutuh(煙斗)
qbubu(藤帽)
tokan(背簍)
Lubumbashi(口簧琴)
mrusa(陷阱)
感謝Yaway文化教師協助族語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