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範圍:6A Gaga家庭/4B 狩獵生活
授課耆老:大同鄉留茂安部落耆老 陳茂樹
課堂教師:沈孟笙、黃閎凱、王柏宗
來到南山的第三個月,我確實被這邊的溫度給震撼到了。但對於陸軍上校退伍的耆老陳茂樹而言,再低的溫度都抵擋不了他的教學熱忱。
「風雨無阻」便是耆老陳茂樹的代名詞。
課堂開始前,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大型的陷阱模型。在耆老的製作工法下,就像個軍事戰略的推演沙盤。紅、綠、黑三種顏色交織而成的軍事風格陷阱模型,讓身為軍事迷的我異常興奮。與耆老聊天的過程中,也聽到耆老訴說當年離鄉背井參軍的點點滴滴。雖然年近70,但身強體壯且附有使命感的耆老,選擇扛起教學重任。
在我有限的見識裡,只有看過3種陷阱樣式、放置過兩種。但耆老這一次的陷阱模型卻有足足6種之多。且這些陷阱的放置模式以及獵捕目標都不盡相同。這是我覺得最難能可貴的一點。我認為,南山國小的學生有幸在課程上學習這些知識,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因為目前能夠放置這些陷阱的耆老,尤其身強體壯者,已在少數。對於泰雅狩獵文化的保存,目前也岌岌可危。希望透過實驗教育的推展之下,狩獵文化及陷阱知識能被妥善的運用及保存。
課堂開始後,學生們對眼前的陷阱模型非常陌生。但經過了耆老兩堂課的教學,便理解了陷阱模型的操作方式,甚至產生興趣。而後的每一堂課更是對陷阱模型愛不釋手。只要有時間,便會操作機關並從中獲得樂趣。除了陷阱模型,耆老更是將南山國小操場邊緣以及小米田深度足夠的區域放置了多個陷阱。並將陷阱的模式盡可能的還原給學生。考量到天氣、課程安排以及學生體能無法負荷高強度的實際狩獵課程。耆老貼心地將陷阱展現在學校裡的樹木以及草地上。雖然國小周圍農地區域有高麗菜的大量種植、農藥的使用。土地已不適合田鼠居住。但這次放置的陷阱仍然有抓到兩隻鳥。分別為麻雀以及斑鳩。在耆老的教導下,學生們將斑鳩以柴火燒烤。除了烤斑鳩,耆老也準備了五花肉。獎勵認真上課的學生。五花肉的香氣讓學生們忘記了寒冷,活絡了學生們的上課氣氛。然而時間過得飛快。在學生們認真操作陷阱模型以及準備五花肉、烤斑鳩的燒烤大餐中,結束了陷阱操作的課程。對學生們來說,陷阱操作的課程有得吃又有得玩。但這就是實驗教育的意涵。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到狩獵知識,並在將來上山狩獵的過程中,多了六種全新的、具有文化內涵以及傳統智慧的狩獵方式。
小編省思:我認為陷阱狩獵是泰雅族狩獵文化裡最具地位且富含最多傳統知識的模式。但目前泰雅族狩獵模式卻以槍枝狩獵為最大宗。原因有很多種,例如:長距離獵場因為經濟模式改變,族人沒有工餘時間進行維護與採集、年輕獵人因文化斷層失去陷阱狩獵的傳承機會等等。這都是大多數年輕人不再使用陷阱狩獵的原因。文化技藝的流失也是實驗教育致力於保存文化的動力。所以我相信這一次的課程以及操作練習,雖然沒有帶學生上山擺放,體驗真實的山林狩獵場域。但對於國小端文化知識體系建構的目標已達成。讓學生獲得足夠的先輩知識,也讓他們未來在國中端繼續學習時,可以憑藉足夠的知識儲備以及更強而有力的體能狀態進行操作、學習成為一名獵人。將狩獵文化以及陷阱技藝傳承下去。在狩獵方式的選擇上,以現代槍枝狩獵結合嫻熟的陷阱狩獵技巧,提升身為泰雅族獵人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