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校小誌】南山國小民族教育113年2月課程紀實~泰雅美食篇
民族教育課程主題~雲霧中的綠寶石
南山部落坐落於海拔約 1,200 公尺的埤亞南台地,Pyanan這名稱有兩個意涵。其一為「祖先曾經來過的地方」,另意為「途中炊食的地方」。百多年前泰雅族人在遷徙過程中經過此地建立並發展。約民國 60 年開始種植高經濟作物-高麗菜,山坡上、谷地平台間,盡是綠油油的高麗菜田整齊排列著,這是南山部落族人賴以維生的作物。於民國80年起四南地區高麗菜(四季部落及南山部落)產銷佔全台約 70%左右,是部落重要的經濟命脈,也是國內高冷蔬菜主要提供來源。
一﹑三﹑五年級課程小日記
阿嬤在家裡煮菜,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說討論料理方式(炸、煎、炒、烤),會讓孩子知道菜到底可以如何煮 ?運用上學期認識在地食材(高麗菜tmana﹑芥菜tbihi Tayal﹑大白菜tbihi﹑娃娃菜),學生透過這堂課,更認識食物可以有不同的料理方式,增加低年級學生的國字注音詞彙數量。教師藉由九宮格遊戲,可以提高孩子的書寫能力,增加學習意願。
娃娃菜為何會出現在這裡呢?是因為南山部落的氣候很適合種植,三年級巧遇耆老正在處理,貼心的老師抓住這次讓學生體驗的機會。當然拿著工具刀,一定要說明如何去使用,讓課程進行中是安全無虞的。透過這次的削蔬菜,讓學生更能知道部落長輩這個季節重要收入的來源之一。
泰雅族群中較常見的食材(小米trakis﹑刺蔥tana﹑馬告maqaw﹑醃肉tmmyan﹑地瓜ngahi﹑芋頭sehuy),讓五年級2組學生發揮組合,做自己的創意食譜。讓小編最想品嚐的是刺蔥炒醃肉,再來就是小米糕,將小米蒸熟後打成麻糬淋上煉乳,光想就餓了!哈哈~
我的所思所想
小編看見南山國小的民族教育課程,將泰雅族群文化融入於教案中。教師群要認真思考每堂課給學生什麼內容,讓文化素養更融入教學中。期盼學生知道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師生們彼此透過時時教學,處處學習,讓泰雅民族傳統文化課程及部落在地文化之特性,不再侷限於分科教學。
https://www.facebook.com/icdc.cis.ndhu/posts/875512527706321?ref=embed_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