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校小誌】萬榮國小112學年度第2學期低年級—農食課程
敘述純純的紀錄以前的話:
能夠在協作實驗小學的一個樂趣是,心靈有被孩子的天真無邪可愛滋潤的感覺,有一種純純的愛。另外一個有趣的是,長期陪伴、協力與觀察,記錄實驗教育小學在校園裡怎麼教文化課程,文化課程又怎麼介入(get in)後又供出(put out together as teaching)於課程設計裡,並能操作教學演示,似乎是當前推展原民實驗教育所關注之一。
純純的紀錄話說:
萬榮國小,在五大主題課程實施上,每學期新的開始,可說隨著歲時祭儀,首以農食教育作為課程的開啟。這次小編參與協作課程為低年級(一、二年級),然而,這112學年度開始的低年級,都是新接觸學校民族課程的學生,也對民族文化課程表現都很活躍活潑。
而觀察值得紀錄敘說的是,萬小的民族文化主題課程也在每年課程的經歷,得見有更新的教學方式,也給學生有不同的體驗課程旅程一般,獲得多樣的學習養份。
概略的課程設計規劃如低年級本次農食教育主題課程,有靜態先備知識的教學、戶外農耕體驗實作、共同製作傳統料理美食及主題成果產出這三大部分。這三個部分,也都刺激孩子們的感官,也看出孩子們純真的想像力,也讓說族語這件事在課程教學上顯得自然。
值得參照的教學方式是靜態課程,因為戶外實作體驗之後,能夠整理孩子們的獲知,可能就是重要的課程設計步驟了。
從教室到戶外(哈哈~我們還挖了地瓜,拿到部落店舖交換飲料,一解孩子們留下的汗水呀~),再從戶外到教室,老師除了藉以簡報呈現同時也拿實際的作物帶入課堂,讓孩子觀察觸摸、嗅,也說明了這些作物是怎麼樣子的生長。這次認識的作物有(包含上學期所教過的):pgu紅藜、gisan鵲豆、baun南瓜、sari芋頭、qusul路喬、sqmu玉米、sungut樹豆、masu小米、bunga地瓜。作物生長的關鍵族語字詞:mkaraw往上爬、gmarang地上爬。此外,藉以族語教學讓低年級孩子更有樂趣感,協同資訊老師設計遊戲,藉以校內智慧型黑板,設計遊戲如記憶大考驗族語作物名稱連連看,與連線作物是哪一類的生長方式。當然,實際基本的族語對話也是少不了的(如圖片)。而,媒材的配搭,也是太棒了吧!!!(小編則參與族語發音的錄製喔!)(下次還可以測試一下孩子們對作物印象跟族語學習的記憶力嚕!)
最後,協同設計的Kura老師以繪本的方式(同時很清楚的讓孩子之認識故事書和繪本的差別在於文字和圖案的少跟多),讓孩子發揮自己的感覺,修改老師既有的用詞用字,譬如gisan的豆子很笑oreo;又透過參照實際圖片,讓孩子發揮自己想像力,畫出孩子們所看到的圖像的樣子,深覺這樣真的是映現了孩子純真的言語和畫畫的筆觸呢!
附帶一句,後續孩子繪本的作品,還是要老師接續的小小加工啦~
而每學期的主題每個都是不同的學習階段,如何運用及設計或說一起玩課程,萬小的老師們的確費了很多心思喔!
願純純的紀錄,給予彼此期勉在共同努力的路上的我們!
https://www.facebook.com/icdc.cis.ndhu/posts/881732423750998?ref=embed_post